2009年的全省政務公開工作,要按照全國深化政務公開經驗交流會和省委九屆六次全會精神,緊密結合當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進一步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貫徹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加強各級政務大廳(政務服務中心)建設,紮實做好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和基層政務公開,通過統一認識,創新方法,強化措施,努力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為科學發展、加快振興、富民強省服務。
一、深入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
(一)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工作力度。由省政府辦公廳牽頭,省法製辦、監察廳、財政廳、發展改革委、發展研究中心等部門配合,對省直各部門行政審批和收費項目進行再清理,再取消或下放一批項目。各市(州)也要組織力量,對行政審批和收費項目進行清理。保留下來的審批項目必須進入政務大廳(政務服務中心)規範運作。
(二)繼續深化行政審批權相對集中改革。結合新一輪機構改革,對省直行政審批事項較多的部門再進行一次職能劃轉情況檢查,鞏固改革成果。各地按照省政府《關於全麵推行市(州)、縣(市、區)行政審批權相對集中改革工作的意見》(吉政發 〔2008〕24號)要求,全麵完成各項改革任務。3月底前,由省編辦牽頭,監察、法製、政務公開等部門配合,對相關情況進行檢查驗收。
(三)提高行政審批工作效率和水平。圍繞政府中心工作,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各級政務大廳(政務服務中心)繼續加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建設,推行首辦負責製和一次性告知製度。省政務大廳、長春市和白山市政務服務中心作為試點單位,積極探索和推進並聯審批工作機製。
(四)提高投資項目和資金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在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措施實施過程中,各地、各部門的政務公開工作要及時跟進。重大項目決策前要注意聽取各方麵的意見和建議,提高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健全政府投資項目公示製度,設立谘詢、舉報電話,適時召開新聞發布會,主動公開項目資金的種類、數量和使用等情況,主動接受公眾和新聞媒體的監督,保證資金管好用好,切實發揮效益。
(五)強化製度對行政權力的約束。一是各級政府完善行政決策的規則和程序,製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規章或重要規範性文件、政策,原則上要公開聽取意見。建立健全行政決策的責任製度、重大事項的集體決策製度,重大決策的聽證和公示製度,提高專家論證、技術谘詢和決策評估的科學性。二是全麵清理審核行政職權,明確職權來源和依據,理順部門職能分工,編製職權目錄,及時向社會公布。三是省政務公開協調辦公室選擇1~2個縣(市)作為試點,加大對行政處罰、行政征收、行政強製等行政執法行為的公開力度。四是省政務大廳要積極推進招投標項目公開,完善代理機構庫、招投標專家庫建設,加強對代理機構和招投標專家管理,修訂招投標操作規程。五是完成省市縣三級行政審批信息管理係統和行政審批電子監察係統建設,年底前實現省市縣三級政務大廳(政務服務中心)網絡的互聯互通。
二、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一)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健全、充實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和人員,做到有專門機構負責、有專門人員承辦、有充足的經費保障和技術支持。
(二)進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開的各項配套製度,建立健全主動公開、信息發布協調、保密審查、依申請公開、考核評議、責任追究等製度,確保工作規範、有序開展。
(三)提高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和指南的編製水平,及時更新和擴充信息公開的範圍和內容。在嚴格保密審查的基礎上,凡是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都應如實公開。省政務公開協調辦公室牽頭,省監察廳等部門配合,對全省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實行定期通報製度。目前仍未按要求實現政府信息公開指南和目錄網上公開的縣(市)務必於3月底前完成該項工作任務。按要求高質量完成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
三、紮實做好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和農村基層政務公開工作
(一)堅持為民、便民、利民的原則,整合服務資源,搭建統一平台。突出抓好學校、醫院和供水、供電、供氣、供熱、公交等行業的辦事公開。
(二)各行業主管部門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國家有關規定,做好公共企事業單位的信息公開指南和目錄編製工作。公共企事業單位對承擔的公共服務事項進行梳理,精心製定推行政務公開和辦事公開的具體措施,明確工作任務和工作要求,規範辦事行為。
(三)加大對農村製度建設和創新的政策措施、發展現代農業的重大舉措、發展農村公共事業的重大安排的公開力度;加大土地管理製度改革、集體林權製度改革、農村綜合改革措施,以及農業和農村公共事業投入、集體資源處置、征地補償、涉農補貼、扶貧救災資金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事項的公開力度;加大農村基層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製度和涉農法律法規的公開力度。
四、加強政務大廳(政務服務中心)建設和管理
(一)堅持政府主導、資源整合的政務大廳(政務服務中心)建設資金投入機製和立足當前、兼顧長遠、因地製宜的方針,加強各級政務大廳(政務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尚未設立政務大廳(政務服務中心)的地區,要立即製定建設方案,務必於2009年底前完成建設並正式投入運行。政務大廳(政務服務中心)麵積較小、設備設施落後,無法滿足工作要求的地區,要積極采取改建、重建等方式,擴大規模、改善條件,保障正常運轉。
(二)各級政務大廳(政務服務中心)按照公開、服務、監管三位一體的要求,加強對進廳事項的管理和信息化建設,全麵建立計算機行政審批管理係統。不斷拓展大廳服務領域,努力將政務大廳(政務服務中心)建設成為集政務公開、行政審批、電子政務、信息發布、行政投訴受理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台。
(三)各級監察部門向政務大廳(政務服務中心)派出監察機構,對進廳窗口開展執法監察和效能監察。
五、完成全年重點工作的幾點要求
(一)各地要把政務公開擺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納入改革發展的總體規劃,統籌考慮、同步推進。各級政府、各部門主要領導作為第一責任人,對政務公開工作要經常過問、主動部署,分管領導要親自抓督促、抓協調。
(二)要把政務公開作為黨風廉政建設、政府績效評估和領導幹部年度工作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大責任追究力度,確保政務公開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各級紀檢和政務公開協調機構要采取隨機抽查、集中檢查等形式,切實加強對各地、各部門、各行業政務公開工作的監督和指導,嚴肅查處不公開、假公開等行為。
(三)今年要重點對縣(市)政府有關負責人進行政府信息公開相關法律知識的培訓;對各級政務大廳(政務服務中心)管理人員要采取集中業務培訓、考察學習等多種方式,提高幹部素質,促進自身工作。
(四)2009年是我省全麵推行政務公開10周年。各級政務公開協調機構要製訂具體方案,通過理論研討、專家座談,召開新聞發布會,舉辦征文活動和圖片展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活動,總結經驗,拓寬思路,擴大影響,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